多项3期临床试验评估了丙通沙在不同HCV基因型、不同疾病阶段(无/代偿性/失代偿性肝硬化)、特殊人群(HCV/HIV-1合并感染、肝移植后、严重肾损害需透析、注射吸毒者、儿科患者)中的疗效和安全性。
治疗结束后12周时,HCVRNA低于定量下限(SVR12)。
基因1,2,4,5,6型(无/代偿性肝硬化):丙通沙12周治疗的SVR12率高达98%-100%。
基因2型(无/代偿性肝硬化):丙通沙12周治疗的SVR12率(99%)优于索磷布韦+利巴韦林12周(94%)。
基因3型(无/代偿性肝硬化):丙通沙12周治疗的SVR12率(95%)优于索磷布韦+利巴韦林24周(80%)。伴有Y93H替换的补偿性肝硬化患者失败率较高。
HCV/HIV-1合并感染(无/代偿性肝硬化):丙通沙12周治疗的SVR12率为95%。
失代偿期肝硬化(Child-PughB):丙通沙联合利巴韦林12周治疗的SVR12率(94%)优于丙通沙单药12周或24周。
肝移植受者(无/代偿性肝硬化):丙通沙12周治疗的SVR12率为96%。
严重肾损害需透析:丙通沙12周治疗的SVR12率为95%。
注射吸毒者(包括MAT):丙通沙12周治疗的SVR12率为94%。
儿科患者(3岁及以上,无/代偿性肝硬化):丙通沙12周治疗的SVR12率在不同年龄组和基因型中总体良好,但在3至<6岁年龄组(83%)和该组内基因2型患儿(50%)中相对较低,部分与呕吐/吐药导致停药有关。
FDA,2022.04